Nano-Micro LettersNano-Micro Letters

最新进展

化学科学

东华大学丁彬、王斐等:基于仿生螺旋纤维的超弹性可水洗微/纳米纤维海绵用于高效隔热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9

研究背景 人类为恒温动物,其体温维持依赖于内部的体温调节系统,而极端低温可能导致体温过低或冻伤。因此,在极端环境下维持体温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通常,在寒冷条件下保暖的措施包括通过空调进行室内取暖或穿着防寒服。尽管空调是一种常用手段,但其能耗过大,对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造成较...

阅读(80)赞 (0)

化学科学

同济大学刘明贤等:用于高性能锌基混合电容器的球形碳超结构氢键界面超组装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9

研究背景 水系锌基混合电容器(ZHCs)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器件,因其高能量与功率输出、长循环寿命、优异的安全性以及环境友好性而受到广泛关注。ZHC由电池型锌负极与电容型正极组成。锌负极通过锌的沉积/剥离反应提供高容量,而正极则通过锌离子的吸附/解吸过程实现快速功率输出。由于锌负...

阅读(49)赞 (0)

化学科学

喜讯 | NML入选“高校英文期刊优秀案例”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7

近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正式发布“2025年度高校英文期刊优秀案例”入选名单《纳微快报(英文)》(Nano-Micro Letters)成功入选“服务国家重大科研领域案例”。此次评选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最终确定40种期刊入选优秀案例,其中服务学科建设案例10种、服务国家重大...

阅读(128)赞 (0)

化学科学

哈工大杜耘辰等:基于蛋白盐析效应构筑三维定向多孔WC₁₋᙮/C泡沫用于高效电磁波吸收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6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磁波吸收材料在电磁防护、隐身设备等军事领域和国防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大量研究论证了定向多孔结构在电磁波吸收方面具有非凡的应用潜力,并通过构筑定向多孔结构使得在吸收强度和频带宽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升。但目前大多数关于定向多孔结...

阅读(81)赞 (0)

化学科学

吉林大学杨新一等:压强调控实现MOFs高效蓝光发射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5

研究背景 金属有机框架(MOFs)凭借结构可调的特性,以及在固态照明、生物成像、环境传感、信息防伪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1,4-苯二甲酸(H₂BDC)作为最常用的有机配体,在框架内易发生旋转运动,从而导致大量的非辐射能量耗散,基于其构建的MOF...

阅读(93)赞 (0)

化学科学

美国密苏里大学闫政等综述:可穿戴超声设备在治疗中的应用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4

研究背景 可穿戴超声设备在治疗应用中具有变革性意义,能够实现对深层组织的无创、持续和精准治疗。该技术利用柔性材料(如压电复合材料、可降解聚合物)和可贴合设计,实现与动态解剖表面的稳定集成。核心创新包括空化增强药物透皮输送、机械与电刺激加速组织再生,以及聚焦声波实现精准神经调控。...

阅读(276)赞 (0)

化学科学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Santanu Jana等综述:低维卤化物钙钛矿在视觉感知与光电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3

研究背景 低维卤化物钙钛矿因其独特结构和优异光电性能(如高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低非辐射复合率及强光致发光)而备受关注。其核心优势在于可通过结构和维度调控实现光电性质的精确调节。本文系统综述了低维钙钛矿的合成与光电表征进展,阐述其结构、光学与光物理特性,并总结其在阻变存储...

阅读(153)赞 (0)

化学科学

上交杨斌等封面文章:可在密闭管状环境中实现超快速双向导航的超声微型机器人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2

研究背景 管道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核能和医疗保健等行业,用于输送气体、液体等关键介质。然而随着使用时间增长,管道系统常出现老化、腐蚀、堵塞和损坏等问题,因而需要定期进行内部检查。传统的检查方法往往难以进入这些管道内部,因为许多管道具有复杂弯曲的几何结构和仅毫米级的狭窄空...

阅读(137)赞 (0)

化学科学

广工大唐新桂等综述:面向神经形态计算的高熵氧化物忆阻器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1-02

研究背景 忆阻器自1971年由Chua提出概念,并于2008年在Pt/TiO₂/Pt结构中首次实验证实以来,因兼具存储与计算功能,被视为突破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功耗墙”的关键硬件方案。其具备非易失性、高能效和高集成度,并依托可塑性实现自适应调控,已在类脑计算、人工突触和...

阅读(284)赞 (0)

化学科学

祝贺55位NML编委入选 2025 年度全球前2%科学家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30

2025—9.19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是由斯坦福大学John P. A. Ioannidis教授团队于2015年首次发布的全球科学家多维度排名榜。榜单保持每年更新一次,在2025年9月的最新榜单中Nano-Micr...

阅读(170)赞 (0)

化学科学

东华大学斯阳等综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陶瓷气凝胶的设计与功能化协同策略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9

研究背景 陶瓷气凝胶(CAs)因其极轻、高孔隙率等特性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固有脆性(源于纳米颗粒间的弱“颈连接”)限制了其在机械载荷下的应用。为解决此瓶颈,研究转向以一维陶瓷纳米纤维(CNFs)作为新型构建单元,其高长径比和柔性有助于制备弹性气凝胶。其中,静电纺丝技术因其能制备连...

阅读(353)赞 (0)

化学科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Yi Li等综述:无创皮肤生物传感器用于糖尿病的监测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8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患病率的上升和巨大的经济影响,糖尿病带来了重大的医疗保健挑战,需要有效的管理策略。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无创糖尿病监测提供了有前途的方法,利用皮肤界面可采集的生物体液,可反映表明代谢健康的各种生化标志物。新兴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越来越多地采用多路复用传感功能,可...

阅读(269)赞 (0)

化学科学

香港理工大学徐宾刚等综述:高性能与AI芯片的先进设计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7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具有数十亿参数的人工智能(AI)技术给各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的变化,为高效解决这些 AI 任务,对高性能和 AI 芯片的需求激增。最近,先进芯片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光子计算的发展、量子处理器的进步、仿生芯片的性能提升等等。先进芯片的设计需要对材料、算法、模型、...

阅读(448)赞 (0)

化学科学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张挺等综述:热拉伸柔性纤维传感器的最新进展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6

研究背景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柔性纤维传感器作为连接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关键桥梁,在生物医学、智能机器人、环境监测和健康管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传统的纤维制备方法成本高、难以规模化,限制了应用。不同于这些方法,热拉伸纤维能够定制复杂结构,可以在跨越纳米到千米的长度尺度上提...

阅读(718)赞 (0)

化学科学

首尔国立大学Ho Won Jang等综述:跨越硅基极限,新型晶体管材料演变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5

研究背景 在半导体技术持续追求微缩化的进程中,硅基晶体管的尺寸已逼近物理极限,短沟道效应、漏电流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延续摩尔定律,产业界先后发展了如FinFET等三维晶体管架构、高K金属栅极技术以及三维集成等先进方案。然而,这些方法多侧重于器件结构和集成方式的优化,虽在一定程度上...

阅读(441)赞 (0)

化学科学

韩国济州国立大学Sang Jae Kim等:用于字母识别和生物力学运动监测的深度学习辅助有机凝胶压力传感器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4

研究背景 在皮肤集成电子技术持续突破的推动下,可穿戴传感器已成为实时健康监测、临床诊断、人机交互及机器人技术等多领域的核心组件,其在精准感知与便捷应用场景中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水凝胶凭借与人体组织相近的柔软特性、高含水量及优异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构建柔性可穿戴器件的关键材料,为器件...

阅读(224)赞 (0)

化学科学

华东理工大学侯宇&杨双等:超分子限域生长策略制备高可重复性钙钛矿光伏器件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3

研究背景 钙钛矿的溶液可加工性为制造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条具有成本效益和高通量的路线。然而,通过溶液沉积法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需精细调控工艺条件,包括温度、气氛、退火时间以及钝化层等。以反溶剂处理为例,无论旋涂法还是刮涂法制备的薄膜,反溶剂滴加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数秒的狭窄...

阅读(227)赞 (0)

化学科学

昆士兰科技大学叶家业/长安大学耿莉敏、孟伟嘉等综述: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挑战、发展与展望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22

研究背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对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高性能储能系统的需求持续增长。凭借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LIBs)已成为当前主流的储能技术。然而,在零度以下的低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

阅读(398)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