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丛海林等三校联合:可定制可降解的圆柱异质结构器件,用于无干扰呼吸频率监测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02
研究背景 可降解压阻式传感器在呼吸频率精准监测与呼吸系统疾病防控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传统传感器往往在呼吸检测过程中受到湿度、温度及机械运动伪影的干扰,导致信号稳定性与监测精度不足,限制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因此,设计兼具稳定...
阅读(5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02
研究背景 可降解压阻式传感器在呼吸频率精准监测与呼吸系统疾病防控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传统传感器往往在呼吸检测过程中受到湿度、温度及机械运动伪影的干扰,导致信号稳定性与监测精度不足,限制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因此,设计兼具稳定...
阅读(5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10-01
桂影婆娑月满楼,金风玉露又逢秋。 笔耕不辍结硕果,愿与诸君共九州。 —恭祝国庆快乐、中秋团圆,感谢长久相伴! NML专题主题:高安全、绿色可持续电池 专题编辑: 周江 教授(中南大学) Guanjie He 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Ivan...
阅读(2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30
研究背景 传统化石燃料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大规模消耗也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严峻挑战。随着5G与物联网的发展,全球将形成由数十亿传感器和能源节点组成的网络,其多样化、分布式的能源需求,使传统供电方式面临挑战。机械能作为可再生且广泛存在的能源,成为重要开发...
阅读(6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9
研究背景 近年来,金属–氮/碳(M–N/C)单原子催化剂(SACs)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高原子利用率而成为锂硫电池(Li-S)的理想候选者之一。SACs 具备原子级分散的金属中心,为揭示活性位点与催化行为的本征关系提供了理想平台。然而,主流的非极性 MN₄ 构型因配位氮原子电负...
阅读(6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8
研究背景 随着二维MXene材料的迅速发展,已有多种制备策略被提出,旨在提升合成效率、减轻环境影响,并实现大规模生产。目前,主流的蚀刻方法通常依赖于MAX相前驱体中A位元素的阳离子氧化作用,同时阴离子常常作为表面基团吸附在MXene表面。相比之下,采用元素单质蚀刻剂的合成方法较...
阅读(12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7
研究背景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CO₂)浓度显著上升,引发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而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或化学品是重要解决途径,高效催化剂的研发至关重要。铋基催化剂因独特结构特性在光电催化CO₂还原反应(CO₂RR)中表现优异,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产物选择性差、受反应...
阅读(17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6
研究背景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碳排放压力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开发可持续能源转换与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热电技术能够将热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实现废热回收与自供能,是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热电材料性能优异,但存在经济性、适配性等问题,限制了在大规模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水泥是世界上使用量...
阅读(16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5
本次推文精选了第17卷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出版的文章中科学网阅读量最高的10篇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了热电材料、全固态电解质、锂电池负极材料、人工突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柔性电子、纳米发电机、人工智能指导材料设计、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等等研究领...
阅读(19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4
研究背景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网规模储能需求的迅速增长,水系碱金属离子电池(AAMIBs)因其固有的安全性、较低的成本以及良好的环境可持续性,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然而,传统水系电解质在低温环境下易发生冻结、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分解,从而显著限制了其适用的温度范围。...
阅读(18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3
本次推文精选了第17卷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出版的文章中微博阅读量最高的10篇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了人工智能指导材料设计、废水处理、制氢、传感、超级电容器、仿生材料、红外隐身、热管理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研究领域,来自国内外多个高校单位。分别是...
阅读(16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2
研究背景 农林废弃物作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通过生物炼制高效转化为清洁燃料与高附加值化学品,为绿色能源与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其中,5-羟甲基糠醛(HMF)因其结构中同时含有醛基、羟甲基与呋喃环等官能团,被美国能源部列为“Top 10+4”重要平台化合物之一,展现出向2,5-呋...
阅读(227)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2
研究背景 在个性化医疗与早期疾病预警中,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发挥着关键作用。柔性电子器件因其柔软性、可贴合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对皮肤表面生理信号的便携采集。然而,现有柔性器件仍面临界面贴合不紧密、透气性不足及机电稳定性不佳等瓶颈。作为一种新兴电子技术,皮肤表...
阅读(767)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20
研究背景 全球淡水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海水淡化成为关键解决方案之一。然而,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产生的高浓度卤水排放会引发严重生态问题。零液排放技术是将水与溶质进行完全分离的一种策略,能确保废水不会排放到环境当中并实现盐资源的回收和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然而该技术的广泛部署面临操作复杂、...
阅读(24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19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与电力消耗激增导致地球持续变暖,夏季高温问题尤为严峻。目前广泛应用的蒸汽压缩制冷技术(如空调、风扇)依赖高能耗运作,其产生的巨量电力需求不仅加剧能源消耗,更持续推高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辐射制冷系统(RCS)作为一种可持续冷却...
阅读(74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18
研究背景 MXene基智能隐形眼镜代表了可穿戴眼科技术的前沿进展,将实时生物传感、治疗功能和用户舒适性融为一体。这些设备利用MXene二维材料的卓越电导性、机械柔性和生物兼容性,实现了无创、基于泪液的监测,能够检测关键生理指标,如眼内压和葡萄糖水平。近年来,研究者将透明MXen...
阅读(28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17
研究背景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体动作识别技术正成为安全监控、视频检索、人机交互以及自主导航等领域的重要支撑。然而,现有基于视频序列的方法仍然面临复杂挑战,例如背景杂乱、部分遮挡、尺度或视角变化,以及光照和外观的差异。当前,长短期记忆网络凭借其循环结构,在处理时间序列的复...
阅读(39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16
研究背景 经皮给药技术因其能够规避肝脏首过效应、提高患者依从性,正逐渐成为替代注射等传统给药方式的理想选择。尤其对于蛋白质、核酸及细胞外囊泡(EVs)等大分子药物而言,其非侵入式递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皮肤的多层结构(包括角质层、表皮和基底膜等)构成了天然屏障,使得这些药...
阅读(48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15
研究背景 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柔性显示器等)对高雾度高透明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生物质衍生的纤维素材料在雾度与透明度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当前纤维素光学材料的制备主要面临两大技术路线的权衡:1)自下而上法(如TEMPO氧化纳米纤丝):通过分子级重构可获得高透明性(>...
阅读(23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14
研究背景 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扩大和电动汽车普及,开发高安全、低成本的新型储能系统迫在眉睫。镁离子电池因金属镁负极的高理论容量(3833 mAh/cm3)、无枝晶及资源丰富等优势备受关注。然而,Mg离子的高电荷密度导致其在电极材料中扩散缓慢,严重制约电池性能突破。如何通过材料设计...
阅读(56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5-09-13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2025年第 9 期印刷本已整理完成,所有卷期的电子版可免费下载,下载方式: 1.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 https://pan.baidu.com/s/1NuthbJFFHKWIUsgdRKw29Q 输入提...
阅读(361)赞 (0)
热门排行
阅读 (2859)赞 (0)
1上交张荻院士等综述:用于极端环境应用的辐射冷却材料阅读 (1474)赞 (0)
2中科院过程所张会刚等:锂硫电池新突破,异质结催化剂实现高效多硫化物转化阅读 (1469)赞 (0)
3南京大学唐少春等:“杂原子协同锚定空位”实现锂硫电池超高活性与稳定性阅读 (1304)赞 (1)
4中南大学侯红帅/纪效波等综述:高能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中闭孔的全面理解阅读 (1109)赞 (0)
5清华大学核研院何向明等综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粘结剂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