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工业技术研究所Chanhoon Kim等:亲水性厚电极助力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
9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28
在使用纳米级正极材料的水系电池中,厚电极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总能量密度,厚电极中的粘结剂作为集流体与活性材料的中介,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疏水性粘合剂(PVdF)所制备的电极与水系电解液之间的润湿性较差,严重限制了水系电池厚电极中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从而导致电池电化学性能下降和容量...
阅读(1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28
在使用纳米级正极材料的水系电池中,厚电极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总能量密度,厚电极中的粘结剂作为集流体与活性材料的中介,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疏水性粘合剂(PVdF)所制备的电极与水系电解液之间的润湿性较差,严重限制了水系电池厚电极中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从而导致电池电化学性能下降和容量...
阅读(1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27
电化学水分解制氢需要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来降低两个半反应的过电位,即阴极上的析氢反应(HER)和阳极上的析氧反应(OER)。由于两个半反应的反应机理不同,可用于全解水的双功能电催化剂在性能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电催化剂的结构通常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某些用于全解水...
阅读(1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27
化学性眼烧伤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促进高水平的活性氧(ROS)产生,超过自身的抗氧化能力,最终诱发细胞死亡和炎症,严重导致失明。传统药物治疗策略因为成本高、毒性大、效率低的缺点使其在治疗角膜氧化性疾病方面受到严重限制。在本工作中,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林友辉教授联合厦门大学医学院刘...
阅读(2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26
基于NiOₓ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优点,在新一代光伏器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由于空穴选择性接触(hole-selective contacts,HSCs)与钙钛矿活性层(perovskite active layer,PAL)之间存在着能级不匹配和...
阅读(2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22
第二十一次全国电化学年会于2023年05月22-25日在辽宁大连举行。大会设立了纳米材料电化学、锂(钠)离子电池、新一代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太阳能电池及光电化学等十余个分会。大会期间,Nano-Micro Letters期刊在1号展位欢迎您前来。 本推文精选了与会议主题相关...
阅读(3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20
Mxenes是一类2D纳米材料,可人为实现对于机械陶瓷性质、化学可设计性、亲水性等多种特性的调控。然而,在任何复合/杂化系统中,界润湿性是最具挑战的问题之一。虽然决定了许多物理与化学属性的润湿性是材料的一种基本特征,但是大多数常见的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疏水性而体现出了较差的亲和力,使...
阅读(6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19
多功能化电致变色可充电水系电池(MERABs)能够有效结合水系电池和电致变色的优势,实现光-热-电化学多系统的转换和存储。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动态调节太阳光和热辐射,但通常反应动力学缓慢且存储容量低。水系离子电池具有独特的功率密度和高离子电导率等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点。除了基本...
阅读(8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17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带来了全球变暖、海水酸化等一系列棘手的难题。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化学品已成为一项新兴战略。在众多二氧化碳转化方法中,通过电催化进行二氧化碳还原被...
阅读(9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16
推文重磅推出5月份入选ESI热点的21篇NML文章:最新统计,入选ESI高被引(1%)的NML文章有119篇,其中21篇也入选了ESI热点文章(0.1%)!与四月份相比,高被引文章和热点文章新增了6篇。这21篇热点文章主要涵盖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催化、传感、储能、纳米发电机、导热...
阅读(7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15
准二维钙钛矿中不同n相的形成能存在差异,而不利于发光性能的低n相(n ≤ 2)钙钛矿的形成能较低,因此在准二维钙钛矿快速结晶的过程中,极易形成较多的低n相钙钛矿结构,从而形成以低n相为主、多种n相共存的钙钛矿薄膜。这种不均匀、不受控制的n相分布会严重影响载流子的注入效率以及能量转...
阅读(9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12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本文提出混合阳离子体/表钝化策略,利用了在 3D 钙钛矿上形成 2D 交替阳离子层 (ACI) 相 (n=2) 钙钛矿层,同时钝化钙钛矿薄膜中的体相缺陷和界面缺陷。最终,基于正式结构的器件实现了24.5%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大...
阅读(67)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12
氢能是解决化石燃料能源短缺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理想能源载体,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效、安全和优异循环稳定性的固态储氢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氢化镁(MgH₂)因其较高的理论重量储氢密度(7.6 wt% H₂)和体积储氢密度(110 kg H₂ m⁻3)而受到广泛关注。除此之外,金...
阅读(11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10
本次推文精选了2021年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出版的文章中下载量排名前十的10篇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了传感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冠检测、生物医学工程、纳米酶、电催化、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等研究领域,来自国内外多个高校单位。分别是以色列Ben-Gu...
阅读(7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09
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s)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振动模式和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电化学、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超导、热电及电磁波屏蔽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二硫化钽(TaS₂)作为一种热门TMDs材料,其中2H-TaS₂表现为金属态,是电磁屏蔽(EMI)的潜在理想材料。二维材料需要剥...
阅读(7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08
本次推文精选了2022年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出版的文章中下载量排名前十的10篇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了生物医学工程、锌电池、纤维素材料、可穿戴电子设备、传感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纳米发电机等研究领域,来自国内外多个高校单位。分...
阅读(8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07
实现对生理信号的实时监测对于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慢性病至关重要。然而,制备对弱生理信号和大机械刺激同时高度灵敏的低功耗可穿戴传感器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多孔-加强筋微结构的柔性摩擦电贴片(FTEP),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硅橡胶稀释液处理聚氨酯(PU)海绵来构建机械强度可调...
阅读(8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06
钠基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电池,利用石墨类材料作为正极代替昂贵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藉由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作为正、负极储能载流子,并通过阴、阳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体相嵌入/脱出,从而实现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该类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4.2V)、低成本等优势。因此,钠...
阅读(72)赞 (1)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05
具有独特的耐用性多功能超分子超强韧仿生电子皮肤,用在复杂场景中进行人机交互,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通过物理交联盐析-冻融方法开发了一种受皮肤启发的超强韧电子皮肤,具有可调的机械性能。凝胶剂(β-甘油磷酸钠:Gp)诱导PVA分子链的聚集和缠结,从而使它们增韧(应力高达5.79 MPa...
阅读(98)赞 (1)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03
本次推文精选了2021年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出版的文章中引用量最高的10篇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了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传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储能、锌电池以及纳米发电机等研究领域,来自国内外多个高校单位。分别是西工大顾军渭教授团队、青岛大学吴广磊...
阅读(172)赞 (1)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5-03
将纳米化、异质原子改性和材料复合等策略相结合,可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和预留缓冲空间的硅碳负极材料。然而,巨大体积膨胀造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反复生长以及不可逆组分形成,都会消耗全电池中有限的活性Li⁺,降低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预锂化可有效改善首次库仑效率(ICE)并解...
阅读(192)赞 (1)
热门排行
阅读 (286)赞 (0)
1西北工业大学王洪强、徐飞教授等:锂金属电池用高性能PEO/陶瓷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合理设计阅读 (278)赞 (0)
2厦门大学赵金保等综述:无机填料在固态锂电池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关键作用阅读 (264)赞 (0)
3北科大陈骏教授团队:熵增双提升无铅陶瓷电容器储能密度和效率阅读 (264)赞 (0)
4南方科大赵天寿院士等:首次MoS₂层间原位构建静电排斥实现超快锂离子传输阅读 (260)赞 (0)
5NML封面文章丨浙江大学高超等:高迁移率、大面积石墨烯纳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