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L综述:OER催化剂在不同能量标度下的设计策略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7-02
随着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以及化石燃料快速消耗,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发更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基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配置储能系统是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开发新型高效的能量储存和转换装置,例如小分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电解...
阅读(1380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7-02
随着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以及化石燃料快速消耗,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发更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基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配置储能系统是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开发新型高效的能量储存和转换装置,例如小分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电解...
阅读(1380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7-02
可充电电池能够按需可逆地存储和释放电能,对社会及人们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自发明以来,可充电电池在结构、化学组成和性能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功率容量、可循环性、价格和工作温度等性能参数很重要,但电池长期面临的问题是能量密度不足。近几十年,锂离子电池(LIB)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高能电...
阅读(227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7-01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重大疾病,一旦发病,患者的生存率不容乐观。传统诊断方式,包括PET、CT、X射线和组织活检,仍然是临床癌症诊断的主要方式。然而,它们都不能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因此,传统诊断方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帮助有限。早期诊断是发病前的诊断,通过新技术和新策略,可以...
阅读(222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7-01
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了大气中。将CO₂电催化转化成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得到广泛的关注。甲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制药、皮革和造纸方面都有重要应用。目前,CO₂电催化还原制甲酸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法拉第效率,但其高法拉第效...
阅读(274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7-01
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通过后处理方法进行表面钝化是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一种常用改性手段。我们采用了一种溴化铵盐对钙钛矿薄膜进行后处理,基于固体核磁技术揭示了钝化分子对钙钛矿晶格的原子级作用机制,得益于薄膜内...
阅读(3677)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7-01
本次推文精选了五篇入选ESI高被引,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相关的NML文章。分别来自山东大学刘久荣教授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姬广斌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梽川教授团队、复旦大学车仁超教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曹茂盛教授团队、同济大学陆伟教授团队。欢迎大家阅读关注。 高被引文章: ...
阅读(301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30
随着电子器件设备的微型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散热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热界面复合材料能够置于电子设备和散热器之间,减少二者间热阻,从而实现高效传热。近年来,以高分子为基体的热界面材料正获得广...
阅读(228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30
近年来钠离子储能器件(如钠离子电池和钠离子混合电容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正在向商业化迈进。TiO2材料由于其稳定的结构、较低且安全的工作电压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Na离子阳极之一。然而其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较差,以及有毒的制备工艺限制了它的应用。一些改性策略,如纳米工程、缺陷工程、杂原子...
阅读(196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30
室温钠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低成本并且活性物质硫对环境友好被广泛研究。但是,硫及其放电产物固有的离子/电子绝缘性使得活性硫的利用率不理想。此外,多硫化钠的穿梭效应会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较差。近年来,催化多硫化物的转化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加速多硫化物的...
阅读(213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30
本次推文精选了五篇入选ESI高被引,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相关的NML文章。分别来自南开大学黄毅教授团队、青岛大学吴广磊教授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姬广斌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梽川教授团队、同济大学陆伟团队、北京理工大学曹茂盛团队。欢迎大家阅读关注。 高被引文章: 指近10年...
阅读(226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9
随着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应用需求对吸波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吸波超材料具有厚度小、重量轻、可重构、可调谐、大角度吸收、频率范围宽等优良性能,而前驱体转化陶瓷 (PDC) 可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热解过程的控制调控陶瓷产物的元素组成和晶畴结...
阅读(298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9
随着电子安全防御技术需求的不断提高,轻量化、超薄厚度和高性能的吸波材料在民用和军用电子仪器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具有多孔特性和异质界面的电磁材料由于结构优势和多重损耗协同机制,在提高微波损耗的同时可实现轻质化。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碳材料由于其多孔结构和可调控化学组...
阅读(269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9
纳米制造是加工精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工业化生产,其重点在于低成本和可靠性,包括材料、结构、设备和系统。超快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能够产生小于光波长的纳米结构,受到科学技术界的关注。High-Density Nanowells Formation in Ultrafast Lase...
阅读(225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9
可穿戴设备模拟人类皮肤的感知功能是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电子皮肤作为可穿戴设备之一,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电子皮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摩擦、弯折、拉伸引起机械损伤,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为满足电子皮肤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可穿戴电子器件需要具备诸如自修复、生物...
阅读(240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9
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电磁吸收材料的发展。近些年,众多国内外课题组在探索宽频,轻质型电磁吸收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基于场景化应用,在诸如变温,频选型等具体的场景模式或功能需求下,构筑新型电磁响应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电磁问题仍是一大难点。考虑到电磁吸收剂,无论是基于军事隐身...
阅读(230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健康的重视,开发研究智能织物对人体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及可穿戴电子设备供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走向更加功能化、信息化、人性化和智能化。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团队与北京纳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孙其君研究员团队以可再生的细菌纤维素(BC)为基...
阅读(262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7
近年来,纳米纤维素在许多新兴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如生物医学材料、涂料、传感器、光电器件及储能材料等。现代制浆造纸厂制浆和漂白技术升级来生产纳米纤维素,在作为传统制浆造纸企业新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为生物质资源的高价值利用开辟了新途径。纤维素纳米纸(CNP)是一种由纳米纤维素构成的薄...
阅读(5233)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7
金属硫化物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储钠负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廉价易得等优势。然而,当前多数金属硫属化合物在半电池中存在倍率性能较差或充电电压较高的缺陷,导致基于其组装的全电池性能表现不佳,比容量不理想,放电电压平台较低。如何克服金属硫化物储钠负极的本征缺陷,提升其在全电池中的实用...
阅读(207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5
使用中性/弱酸性水系电解液和锌金属负极的锌基储能体系具有高安全、低成本、绿色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然而,锌负极的枝晶和析氢腐蚀问题导致水系锌基储能体系库伦效率和循环寿命不理想。在此,我们提出利用亲锌铜纳米线网络多角度稳定锌负极的策略。Stable Zinc Anodes...
阅读(250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2-06-25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成功的二次电池系统,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然而有限的锂资源、易燃有毒的有机电解质造成的安全隐患和高成本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目前,锌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低,环保和固有的安全性使其在规模储能领域凸显优势。然而,锌负极的枝晶生长,腐蚀...
阅读(2105)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