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卡罗来纳大学M Sadati等:3D打印结构中的纳米/微米尺度手性自组装工程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31
研究背景 直写墨水(DIW)是一种基于挤出的3D打印技术,已广泛用于在3D打印过程中局部控制材料属性。该技术通过在喷嘴内流动引导各向异性材料的自组装,可提升3D打印结构的机械性能或诱导各向异性刺激响应。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单体、交联剂和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能够更好地理解墨水结构动力...
阅读(130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31
研究背景 直写墨水(DIW)是一种基于挤出的3D打印技术,已广泛用于在3D打印过程中局部控制材料属性。该技术通过在喷嘴内流动引导各向异性材料的自组装,可提升3D打印结构的机械性能或诱导各向异性刺激响应。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单体、交联剂和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能够更好地理解墨水结构动力...
阅读(130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30
研究背景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s) 由于包括广泛的颜色可调性、狭窄的发射带宽、高量子产率和可溶液加工性在内的出色的材料特性,已成为下一代显示器发光材料的重要选择。尽管最近的进展将单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的发光效率推向了理论极限,但其目前使用旋涂工艺的制备方式在制...
阅读(161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9
研究背景 在不同生物系统中建立电子接口,为监测生物行为提供了基础。这一领域的进展在医学诊断、药物输送、运动监测、血糖控制、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应用中具有广泛潜力。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可将生物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各种生物现象的理解、监测和分析。可植入生物传感器受到极大关注,...
阅读(1377)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8
研究背景 电催化CO₂还原将间歇性的可再生电能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纯液体产品,具有诱人的前景,但需要发展高性能的电催化剂,以及解决后续产物分离等问题。重庆大学周小元教授团队精心设计和制备出由Ag颗粒和Sn–SnO₂晶粒组成的强耦合纳米片(Ag/Sn–SnO₂),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
阅读(815)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7
研究背景 微纳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运动性能和多样化的功能在传感与检测领域大放异彩。微纳机器人被作为新型的传感工具提高传感性能并使传感系统小型化,为传统的传感方法带来巨大的变革。近年来,基于微纳机器人的传感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微纳机器人在多种多样的新型传感方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
阅读(1347)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6
研究背景 通过调节络合效应、溶液极性和固化速度,打破了原有金属-有机框架的粉末状态,一步反应简单制备了稳定的金属有机水凝胶(MOG),冷冻干燥后得到花状空心管状堆叠气凝胶结构。随后,通过应用柯肯德尔效应,改变热解工艺得到了两种磁性金属耦合系统。FeCo/(氮掺杂碳)NC气凝胶在...
阅读(144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4
研究背景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 5.8 GPa)、卓越的耐热性能(热分解温度为 650℃)和突出的导热性能(轴向导热系数为60 W/(m·K)),由PBO纤维衍生的PBO纳米纤维(PNF)被视为制备高性能导热复合纸最有潜力的材料,在高端...
阅读(144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4
研究背景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在零碳社会和智能城市建设中作为能源供应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单节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19%,叠层器件的效率值已经超过20%。这主要归功于合理的材料设计和组合,同时也要借助氯仿(CF),这是一种强大的溶剂(溶解度),能够快速实现液体...
阅读(132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0
研究背景 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和迭代升级的电子设备对于电磁波吸收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质衍生的碳基气凝胶凭借其轻质、电磁参数可调、阻抗匹配优等特性,在电磁波吸收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本工作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磁/介电组分与生物质衍生碳气凝胶的原位复合和氮掺...
阅读(205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0
研究背景 自2007年发现Fe₃O₄纳米粒子的类酶活性以来,纳米酶以其催化活性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稳定性好及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成为天然酶最具潜力的替代品。近年来,随着纳米医学和纳米催化的交叉融合,基于纳米酶的治疗策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酶催化反应可以在肿瘤微环境...
阅读(2130)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0
研究背景 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灵活的可设计性及绿色可持续性等优势,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有机材料面临着两个主要的挑战,即差的导电性和高的溶解度。这进一步限制了水系锌-有机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工作设计了一种含有分子内氢键的有机聚合物(H-PNADBQ)...
阅读(1374)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20
研究背景 由于创伤、肿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软骨缺损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疼痛、活动受限甚至残疾,骨软骨再生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临床问题。但由于骨和软骨组织的具有完全不同的自然性质,实现二者同时再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软骨支架的构建,却往往忽略了软骨下骨的再生。但实...
阅读(132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7
研究背景 目前报道的有机光热试剂的光热转换效率(PCE)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近红外二区 (NIR-II,1000-1700 nm) 窗口具有良好光热性能的材料仍然很少,严重阻碍了光热治疗在抗肿瘤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调节共轭分子骨架侧链,开发了一种具有超高PCE...
阅读(1879)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6
研究背景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LIBs)大多依赖于有机液态电解质。然而,由于有机液态电解质具有易燃性和毒性,电池损坏或断裂可导致环境污染和爆炸。与有机电解质相比,水系电解质在成本、环境友好性(无毒)、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挥发和不燃性)、电池功率密度和快速充电速率(高离子电导率...
阅读(2095)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5
研究背景 层状氧化物LiCoO₂(LCO)是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近年来,对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结构稳定性的单晶LCO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结构稳定性,LCO的截止电压上限通常保持在不高于4.5 V,以避免LCO从O3(八面体三相)转变为H1-3(八面体单相O1和O3的...
阅读(1412)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5
一、专辑介绍 电解水:水分解是一种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是通过电解实现的,需要1.23V的电压才能理论上实现,但实际上需要超过1.8V的电压才能克服反应的活化能。高效、经济的水分解技术将是支撑基于绿色氢的氢经济的技术突破,从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可以用作环保的燃...
阅读(981)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4
研究背景 高导热、高强度的柔性导热复合材料已经成为解决高功率密度柔性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关键材料。石墨烯基导热复合材料因石墨烯本征热导率高和独特的二维结构,赋予其较好的导热性能。然而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纳米片在干燥时会收缩引入褶皱,大大降低了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
阅读(1388)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4
一、专辑介绍 电解水: 水分解是一种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是通过电解实现的,需要1.23V的电压才能理论上实现,但实际上需要超过1.8V的电压才能克服反应的活化能。高效、经济的水分解技术将是支撑基于绿色氢的氢经济的技术突破,从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可以用作...
阅读(876)赞 (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1
研究背景 水溶液锌离子(AZIB)电池因其电解质的不燃性、环保性和经济性,以及金属锌与水溶液电解质良好的相容性,成为高安全性、低成本储能系统的理想选择。然而,水溶液电解质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或间接的与锌负极相互作用,引起析氢反应、电极钝化和锌枝晶生长等寄生反应,导致A...
阅读(2689)赞 (1)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4-01-11
一、专辑介绍 电解水: 水分解是一种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是通过电解实现的,需要1.23V的电压才能理论上实现,但实际上需要超过1.8V的电压才能克服反应的活化能。高效、经济的水分解技术将是支撑基于绿色氢的氢经济的技术突破,从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可以用作...
阅读(1861)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