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 第2页

王双飞院士团队综述:纤维素摩擦电材料在自供电可穿戴设备中的合理设计及应用

8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1-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结构灵活性、续航时间、传感灵敏度和佩戴舒适度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性能评估的关键指标,正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和产品用户们的关注焦点。纤维素作为来源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材料形式多样化和应用广泛等特点,在自供电可穿戴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拓展。与常见聚合物材

阅读(326)赞 (0)

香港城市大学胡金莲院士等:全纤维定向吸湿电子皮肤,用于能量采集和健康监测

8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1-03

研究背景  可穿戴生物电子学可以检测和量化由人类运动和活动产生的生理数据,吸引了全世界的研究和商业关注。传统设计的刚性电极通常与人体的接触不协调,容易造成物理信号失真或高噪音。大自然总是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知识,借助生物启发设计出先进的纳米结构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造仿生纳米...

阅读(194)赞 (0)

武汉纺织大学于志财等:p-n分段式柔性热电气凝胶纤维实现温度感知及主动火灾预警

8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0-31

研究背景 柔性可穿戴火灾预警传感器,对保障高温火场环境中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相应地,发展自供电火灾预警传感材料及可穿戴智能传感器已成为目前火灾安全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热电纤维具有大长径比,可三维弯曲覆盖人体表面,透气透湿,可洗涤和温度感知等优点有望成为理想的高...

阅读(186)赞 (0)

NML2023.11封面文章丨北大吕万良等:生物正交工程化病毒样纳米粒用于高效基因治疗递送

13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0-19

研究背景 基因治疗为重大疾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与安全的递送载体。本研究通过病毒包膜蛋白密码子定点突变技术和生物正交技术,构建了一种新的生物正交工程化病毒样纳米粒,其表现为显著降低的病毒样免疫原性,显著延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和显著...

阅读(185)赞 (0)

华东理工龙东辉等:碳纳米片中限域超细富氧空位,实现高衰减微波吸收

12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0-11

研究背景 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特性对其电磁响应和电磁能量转化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纳米半导体具有独特电子特性,在调节材料介电极化实现优异电磁波吸收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实现高衰减微波吸收并理解内在损耗机制仍是首要挑战。本文提出将超细(~10 nm)富氧空位纳...

阅读(323)赞 (0)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Rafique等:纤维和纺织品在集成光伏储能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挑战

9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0-11

研究背景 柔性微电子器件,一种重量轻、尺寸小、柔韧性强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小型化、便携化、集成化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传统的二维、三维电子设备由于其刚度和重量大无法有效满足上述要求。近期,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柔性纤维的全新电子器件(FBEDs),具有电力存储、能量清除、...

阅读(203)赞 (0)

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Byeongjin Park等:基于M型铁氧体的宽频吸收型毫米波电磁屏蔽薄膜

9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0-08

研究背景 随着5G通讯的快速发展,其工作频率是目前4G时代频率的10倍以上,超过26 GHz(毫米波)。例如移动电话的工作频率在26~52 GHz,自动驾驶汽车的工作频率达60 GHz甚至77 GHz。由此造成的电磁波干扰问题可能导致电子故障乃至失效。因此,对宽频毫米电磁波...

阅读(310)赞 (0)

韩国忠南国立大学SM Kang等:多重交联离子水凝胶构建超灵敏高拉伸耐用传感器

8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10-01

研究背景 水凝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可穿戴电子设备、人体组织工程、软体机器人和药物输送。特别是由于水凝胶具有柔软、灵活、可伸缩、透明和高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其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材料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然而,它们的应用会受到强度低、粘合时间有限、恢复性和...

阅读(137)赞 (0)

韩国忠南国立大学Seong Min Kang等:多重交联离子水凝胶构建高拉伸性的超灵敏耐用应变传感器

7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27

研究背景 水凝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可穿戴电子设备、人体组织工程、软体机器人和药物输送。特别是由于水凝胶具有柔软、灵活、可伸缩、透明和高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其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材料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然而,它们的应用会受到强度低、粘合时间有限、恢复性和...

阅读(406)赞 (0)

深圳大学时玉萌等:从单一钙钛矿材料中获得荧光量子产率接近100%的色温可调白光发射

9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26

研究背景 低维金属卤化物所具备的独特的自陷态激子(self-trapped excitons,STEs)常表现出可覆盖全部可见区的超宽光谱以及将近100%的超高量子效率,是实现单一材料白光的理想材料。近年来,以宽谱自陷态激子发光为主发射,通过共掺杂引入“互补色”辅助发光的策...

阅读(283)赞 (0)

郑大李新亮亮点评述:MXene基薄膜在近全段实现太赫兹波吸收理论强度

5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20

研究背景 导电媒质内部有着大量能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当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传播时,必然有电场所致传导电流产生(J=σE),同时这也将导致电磁能量损耗。导电媒质的电导(阻抗)与电磁波的导电损耗吸收强度密切相关,而其吸收带宽往往取决于材料电导色散特性。 对于太赫兹频段而言,...

阅读(284)赞 (0)

NML文章集锦 | 钙钛矿材料研究论文(五)

23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18

一、专辑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光电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钙钛矿光吸收层、电荷传输层等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异质结结构来有效分离和提取光生电荷,实现由光能向电能的转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光伏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钙钛矿发光器件:...

阅读(221)赞 (0)

青岛大学吴广磊等:结构工程实现多重异质界面的集成,以获得轻质、柔韧和疏水的多功能电磁防护膜

1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17

研究背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电子高度集成化的可穿戴设备也带来了大量的电磁污染问题,不仅造成设备之间严重的电磁信号干扰,还会危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传统电磁波吸收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阅读(320)赞 (0)

NML文章集锦 | 钙钛矿材料研究论文(四)

21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13

一、专辑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光电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钙钛矿光吸收层、电荷传输层等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异质结结构来有效分离和提取光生电荷,实现由光能向电能的转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光伏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钙钛矿发光器件:...

阅读(194)赞 (0)

厦大陈忠/廖新勤团队:高度弯曲不敏感的防水触摸界面,用于人机共形集成交互

1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12

研究背景 交互式电子设备(Interactive electronic devices,IE设备)可以通过直观的界面和实时的闭环反馈来使用户获得高的人机交互体验。在元宇宙中,人们仍然可以使用IE设备,通过手指和眼睛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从而使虚拟角色的生活变得更加真实。元宇宙...

阅读(299)赞 (0)

NML文章集锦 | 钙钛矿材料研究论文(三)

21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12

一、专辑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光电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钙钛矿光吸收层、电荷传输层等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异质结结构来有效分离和提取光生电荷,实现由光能向电能的转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光伏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钙钛矿发光器件:...

阅读(227)赞 (0)

NML专题 | 电磁波吸收与屏蔽材料

47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09

一、专辑介绍 电磁干扰( EMI )在射频频谱中也称为射频干扰,是由外部源产生的干扰,通过电磁感应、静电耦合或传导影响电路。干扰可能会降低电路的性能,甚至停止其运行。电磁干扰经常影响移动电话、调频收音机、电视信号,以及射电天文学和大气科学的观测。 本专题由NML编委、西北...

阅读(273)赞 (0)

深圳大学陈光明等:器件级自愈合热电池阵列的快速组装及其自供能可穿戴应用

10

Nano-Micro Letters 发布于 2023-09-07

研究背景 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已成为一个日益增长的领域,为健身追踪、健康监测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和创新功能。得益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工程学的突破,现如今的电子元件不仅尺寸更小、更为轻薄,而且还可拥有可拉伸和轻便的特性。随着对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持续上涨,我们...

阅读(215)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