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Micro Letters 之 Hot paper 专辑

本专辑介绍Nano-Micro Letters (纳微快报,IF=4.849)期刊上的4篇高被引论文(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引用次数达到学术领域前1%)。其中三篇Review Paper和一篇Article。敬请关注、下载(免费)、阅读及引用。

1. 氧化锌纳米颗粒:抗菌活性和毒性机制(被引频次:141次。作者:Amna Sirelkhatim)

Review 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Mechanism

氧化锌纳米颗粒(ZnO-NPs) 因纳米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具有优异的抗菌特性,也是对化学和生物成份具有光氧化和光催化作用的生物安全材料。马来西亚的Amna Sirelkhatim等人从测试手段、紫外光辐照影响、ZnO颗粒性质、颗粒表面改性、最低抑菌浓度等方面介绍了ZnO-NPs的抗菌活性。结合活性氧簇(H2O2、 OH- 、O2-2 )的生成机理,重点分析了相关抑菌和杀菌机制。最后,以ZnO-NPs作为食源性疾病抗菌剂在食品包装工业的应用为例,介绍并展望了ZnO-NPs抗菌生物活性的实际应用和前景。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5-0040-x

引用信息 

Amna Sirelkhatim • Shahrom Mahmud • Azman Seeni • Noor Haida Mohamad Kaus • Ling Chuo Ann • Siti Khadijah Mohd Bakhori • Habsah Hasan • Dasmawati Mohamad.Review 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Mechanism.Nano-Micro Lett. (2015) 7(3):219–242,http://dx.doi.org/doi:10.1007/s40820-015-0040-x.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 基于石墨烯的气体/蒸气传感器(被引频次:39次。作者:杨志)

A Review on Graphene-Based Gas/Vapor Sensor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具有结构多样、传感性好、室温条件工作等优点,鉴于此,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志特聘研究员,在本综述中详细阐述了基于石墨烯的气体/蒸气传感器研究进展,包括石墨烯制备、传感器件构筑及性能、传感机理等。同时,总结了石墨烯气体传感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混合纳米结构、多传感器阵列、新的识别算法等有效解决方案。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5-0073-1

作者简介

杨志,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在兰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做Research Associate和博士后研究。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副主编,SCI期刊《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特邀审稿专家。目前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科委纳米科技专项、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十余项项目。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2000余次,H-index 学术指数是25。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功能化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纳米气体传感器件;纳米太阳电池;纳米材料的合成、构建、自组装和应用。在多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部分成果因其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被《Nature》出版集团所属刊物NPG Asia Materials等选为研究亮点和期刊封面论文进行报道和推荐。

主页链接: http://zhiyang.sjtu.edu.cn/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3. 氮化钒/多孔碳纳米复合颗粒:一种新型对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被引频次:11次。作者:冉奋)

Novel Hybrid Nanoparticles of Vanadium Nitride/Porous Carbon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Symmetrical Supercapacitor

高性能、环境友好型电极材料是能源转换与储存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和物理反应寿命长等优点,但是其低能量密度仍制约其实际应用与发展。鉴于此,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冉奋教授课题组利用简单的热解法,以V2O5干凝胶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在相对低温下(800℃)制备了氮化钒/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电容特性:电流密度1.0 A/g下最大比容量达到255.0 F/g,用于对称超级电容器器件时,0.5 A/g下最大比容量达43.5 F/g,575 W/kg功率密度下其能量密度能达到8.0 Wh/kg。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6-0105-5

作者简介

冉奋,兰州理工大学副教授,美国化学会会员和中国化学会会员。获四川大学博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专注于材料表界面及功能化,应用于储能领域和生物医用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国内外著名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为Springer、Elsevier等著名出版社出版专著3个章节,以分卷编辑的身份出版专著1本。2012年度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杰出人才培养计划”;获得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机械工程协会一等奖。

主页链接: http://www.polymer.cn/ss/ranfen/profile.html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4.生物仿生:植物表面结构和功能(被引频次:9次。作者:Wilhelm Barthlott)

Plant Surfaces: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for Biomimetic Innovations

德国波恩大学植物学家Wilhelm Barthlott教授课题组针对植物表面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进行了详细概述。本文不但结合了表面化学和功能结构,而且参考了可能的仿生应用。35亿年来,1000万种生物物种的表面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演化成了高度复杂的多功能表面,生物有机体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所有非生物的自然表面。植物是地球上的生物控制群,是具有大量多功能表面的生物有机体,表现出很多非常有趣的特征,其中的超亲水性和疏水性是本文概述的重点特征。超疏水性植物的叶子的总面积约2.5亿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50%。水生无脉状植物和陆生脉状植物的基本区别是,后者呈现出一个特别有趣的表面化学和体系结构,本文也详细描述了这种层次特征的多样性,主要特征是表皮蜡质层叠加的聚合物表皮和单细胞到复杂多细胞结构的曲度,提出了这种多样性的描述性术语。

简单地说,植物表面的特征功能可分为六大类:

(1)机械特征

(2)对光谱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3)减少水分流失或增加水分吸收

(4)黏附和无黏附(荷叶效应,昆虫诱捕)

(5)增加阻力和湍流,

(6)水下减阻气流或气体交换(Salvinia效应)

本文仅对仿生学史、现有和预期的仿生应用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频谱的简要回顾,并讨论了工程人员和材料科学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纳米涂层的耐久性和易脆性。

全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07/s40820-016-0125-1

引用信息

Wilhelm Barthlott. Matthias Mail. Bharat Bhushan. Kerstin Koch,Plant Surfaces: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for Biomimetic Innovations. Nano-Micro Lett. (2017) 9: 23.

http://dx.doi.org/10.1007/s40820-016-0125-1.

作者简介

Wilhelm Barthlott,德国波恩大学教授,植物学家。Barthlott教授是仿生界面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首次人工制备了具有荷叶效应的自清洁界面以及能将空气永久保存在水下(Salvinia 效应)的人工界面。基于他对于仿生超疏水表面以及材料科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Barthlott教授被授予包括德国环境奖、Philip Morris 奖、澳大利亚GlobArt奖等近二十项奖项。

主页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helm_Barthlott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是严格评审的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快速报道与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和评论文章,尤其关注从纳米到微米的自下而上的工作,旨在推动纳微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期刊与Springer合作,以Open Access出版。采用国际一流的Scholarone Manuscripts编审系统。目前,NML期刊已被SCI、EI、SCOPUS、DOAJ、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最新影响因子达到了4.849,材料学科和物理学科位于Q1区。2014和2016年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和B类),2016-2018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A)”。2015和2016年均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6年获“2016年全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奖“和”上海市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期刊执行严格的同行评议,提供英文润色、图片精修、封面图片设计等服务。出版周期1-8周,高水平论文可加快出版。所有文章在期刊网站、Facebook、Twitter、微信、微博、科学网博客等同步推出。欢迎关注和投稿。

联系方式:

Editorial Office of Nano-Micro Letters

Tel: 86-21-34207624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APP: nano-micro letters

Web: springer.com/40820 & nmletters.org

http://nmletters.org

Facebook: facebook.com/nanomicroletters

Twitter: twitter.com/nmletters

WeChat: nanomicroletters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与别人分享!:Nano-Micro Letters » Nano-Micro Letters 之 Hot paper 专辑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