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王乃鑫&安全福/斯德哥尔摩大学袁家寅等:多孔LDH膜中原位生长MOF实现纳米缺陷到锂离子传质通道的转变

研究背景

膜分离技术在锂离子提取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设计和制备高离子选择性和高渗透性的膜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原位生长在修饰后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LDH)膜框架缺陷孔中,将纳米尺度的框架缺陷转变为锂离子传质通道,形成ZIF-8@MLDH复合膜,可以同时提高锂离子的选择性和渗透性,表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Engineer nanoscale defects into selective channels: MOF-enhanced Li⁺ separation by porous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embrane 

Yahua Lu, Rongkun Zhou, Naixin Wang*, Yuye Yang, Zilong Zheng, Miao Zhang, Quan-Fu An*, Jiayin Yuan*Nano-Micro Letters (2023)15: 147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101-w

本文亮点

1. 通过碱性蚀刻处理LDH纳米片构建了富含纳米尺度框架缺陷的MLDH膜,增加了离子的传质通道。

2. 通过在MLDH框架缺陷中原位生长ZIF-8纳米颗粒将缺陷转变为锂离子传质通道,提高了锂离子的选择性

3. MLDH框架缺陷中原位生长ZIF-8纳米颗粒提高了膜的结构稳定性

内容简介

膜分离技术在锂离子提取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设计和制备高离子选择性和高渗透性的膜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北京工业大学王乃鑫&安全福/斯德哥尔摩大学袁家寅通过在MLDH膜的框架缺陷中原位沉积功能化的ZIF-8纳米颗粒,获得了具有高锂离子(Li⁺)渗透率和良好运行稳定性的ZIF-8@MLDH 复合膜。富含缺陷的框架增强了Li⁺的渗透性(1.73 mol m⁻² h⁻¹),ZIF-8在框架缺陷中选择性生长提高了其选择性(31.9)。模拟结果表明,Li⁺的选择性和渗透性同时增强是由于传质通道类型的改变,以及水合阳离子通过ZIF-8纳米通道时脱水能力的差异。

图文导读

I MLDH纳米片及膜的合成与表征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 图1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1b)表征得到的六角形MLDH纳米片的厚度为5±1 nm,横向尺寸为1.5±0.5 μm,非常适合均匀有序薄膜的构建,MLDH纳米片上缺陷的平均孔径为16±2 nm。扫描电镜(SEM)图像验证了厚度为1.2±0.1 μm的MLDH膜的典型层状堆叠形貌(图1c,e)。从元素分析(EDS)可以看出,MLDH的特征元素沿截面和表面分布均匀(图1c,e插入图)。当ZIF-8纳米粒子在MLDH框架缺陷中原位生长时,缺陷孔被纳米粒子填充(图1d, f)。

2.png

图1. (a, b) MLDH纳米片的AFM和TEM图像。(c) MLDH膜的截面图和(e)表面SEM图,插图为Mg元素的分布。(d) ZIF-8@MLDH膜的截面和表面SEM图像,插图为Zn元素的分布。

II 对ZIF-8@MLDH膜的表征
XRD结果表明ZIF-8在MLDH膜中成功生长,在ZIF-8@MLDH膜中可以看到ZIF-8的特征衍射峰(图2a)。将ZIF-8@MLDH复合膜从衬底上剥离,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ZIF-8纳米颗粒的空间分布。对ZIF-8@MLDH膜的上下表面进行了逐步蚀刻,XPS分析显示Zn元素在不同深度均匀分散(图2c,d),证明ZIF-8纳米颗粒在整个MLDH膜框架中成功生长。为了验证ZIF-8纳米颗粒是在MLDH膜框架缺陷处生长,而不是在层间生长,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以乙醇为探针分子时,在0.1-10 ms范围内未检测到峰(图2b)。表明乙醇分子只能穿透MLDH膜的缺陷。因此,溶解在乙醇中的ZIF-8前驱体溶液只能进入框架的缺陷位点。
3.png

图2. (a) AAO衬底和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膜的XRD图。(b) 以水和乙醇为探针分子的MLDH膜的¹H低场核磁共振谱。(c-d) ZIF-8@MLDH膜的上、下表面以及不同深度下Zn元素的高分辨率XPS光谱。

III 对ZIF-8@MLDH膜的性能测试

用自制的U形装置研究了离子渗透行为,结果表明MLDH膜对Li⁺的渗透速率比LDH膜高(图3a)。将ZIF-8纳米粒子定位在缺陷中,缩小了MLDH膜的非选择性纳米孔,从而获得ZIF-8@MLDH复合膜对Li⁺/Mg²⁺的渗透选择性为31.9; Li⁺的渗透率仅从2.18 mol m⁻² h⁻¹下降到1.73 mol m⁻² h⁻¹,仍然优于未蚀刻的LDH膜。此外,在实际水系中,除Mg²⁺外其他阳离子也会干扰Li⁺的提取。因此,测试了Li⁺对其他干扰离子的选择性(图3b)。结果表明,ZIF-8@MLDH膜对Li⁺/Na⁺和Li⁺/K⁺均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图3. (a) 不同膜对Li⁺的渗透性及Li⁺/Mg²⁺的分离性能。(b) MLDH和ZIF-8@MLDH复合膜在0.2 M LiCl和0.2 M M⁺Clₙ(M代表Na、K和Mg)混合溶液中二元离子选择性的比较。
IV ZIF-8@MLDH膜离子扩散机理的理论计算
在分子动力学NPT平衡下,Li⁺和Mg²⁺在LDH和ZIF-8中的分布分别如图4a和4b所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Mg²⁺和Li⁺离子通过LDH和ZIF-8纳米通道产生的结合能(DFT,图4c)。Li⁺通过ZIF-8纳米通道的结合能小于LDH纳米通道的结合能。因此,Li⁺在ZIF-8内部的渗透速率大于LDH层之间的渗透速率,而Mg²⁺在ZIF-8通道内的输运比LDH层间的输运更不利。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离子通过ZIF-8窗口的扩散过程(图4d)。图4e描绘了四个离子通过窗口时体系总势能的变化。Li⁺、Na⁺、K⁺和Mg²⁺通过窗口区的势垒分别为36.4、58.5、57.3和119.2 kJ mol⁻¹,与实验结果一致。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更占主导地位(图4f)。
5.png

图4 (a-b) Li⁺离子和Mg²⁺离子在LDH和ZIF-8中选择性输运示意图。(c) Mg²⁺和Li⁺离子在不同通道中水合离子末端基团的相互作用能。(d) 金属离子在ZIF-8中的扩散路径。(e) 系统中金属离子通过ZIF-8窗口的总势能。(f) 金属离子通过ZIF-8窗口时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作者简介

6.jpg

鹿亚华

本文第一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
二维材料分离膜,有机无机分离膜等。
7.jpg

周荣琨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
选择透过性隔膜的离子输运机理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电子动力学的多尺度理论模拟等。
8.jpg

王乃鑫

本文通讯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博导
主要研究领域
渗透汽化和纳滤膜材料的改性,膜组件的制备以及膜过程研究。

个人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围绕节能减排和传统产业技术优化升级,主要致力于开展面向应用的膜材料和膜组件的制备,膜工艺设计和膜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ACS Nano, J. Membr. Sci., AIChE J., J. Mater. Chem. A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8篇。

Email:wangnx@bjut.edu.cn

9.jpg

安全福

本文通讯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博导
主要研究领域
高分子溶液理论及其应用构效、 高分子分离膜(膜材料与成膜技术,膜过程应用)、荷电高分子组装、纳米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膜(传感用功能性纳米膜,高阻隔性包装膜)。

个人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面向能源环保的高性能膜的构建、膜组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北京市教委-科委联合资助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10余项;获得北京市教委长城学者计划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支持。在Nat. Nanotech., Adv. Mater., Angew. Chem., Sci. Adv., J. Membr. Sci., Chem. Eng. J., J. Mater. Chem. A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参与编写膜相关著作4部;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5)、中国膜科技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和中国膜行业教育名师奖。

Email:anqf@bjut.edu.cn

10.png

袁家寅

本文通讯作者

斯德哥尔摩大学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自组装、聚离子液体和多孔碳材料及器件的研究。

个人简介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大分子自组装、聚离子液体响应材料和多孔碳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至今主持包括德国NSF,欧盟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等项目。先后获德国化工基金教师奖(第一位华商获奖者)、Otto-Warburg Award奖等国际奖励十余项。目前已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等世界顶尖期刊上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0余篇,并受邀担任 Adv Mater Inter等国际顾问编委、执行编委或编委。 

Email:jiayin.yuan@mmk.su.se

撰稿:原文作者

编辑:《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关于我们

11.jpg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Springer Nature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2JCR影响因子为 26.6,学科排名Q1区前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与别人分享!:Nano-Micro Letters » 北京工业大学王乃鑫&安全福/斯德哥尔摩大学袁家寅等:多孔LDH膜中原位生长MOF实现纳米缺陷到锂离子传质通道的转变

赞 (0)

评论 0